某科学研究小组以某植物的成熟绿叶组织为实验材料,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
(1)取该植物成熟绿叶组织中叶肉细胞10g,将其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提取并分离,再进行实验研究。
1)在提取并分离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过程中,首先须将10g叶肉细胞置于含________的酶解液中,待酶解液转________色后再进行离心分离。
2)在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光合作用中CO2的吸收量(图1-A)和呼吸作用中CO2的释放量(图1-B)。假定离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与在叶肉细胞内的生理活性基本一致,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8000勒克斯下照光10h后,再移到温度也为30℃的暗处,此10克叶肉组织24h能积累的葡萄糖是_______ μg;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仅将黑暗条件下的温度调整为平均为15℃,则能积累葡萄糖是_______ μg,此实验的研究结果对农业生产实践的启示是__________。(保留二位小数)
(2)将该植物成熟绿叶组织放在密封透明的小室内给以适宜光照,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光合作用效率。图2为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升高的变化的情况,A至E是曲线上的点,请分析回答:
1)图2中光合作用增长率最大的是_____段。
2)请在该图上添加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趋势图。
3)据图2分析,光合速率最快的是______点所对应的值,此时若要想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点)
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
(1)只依据B曲线 (能、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
(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 ,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 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 ,原因是
。
(3)若大麦吸收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 (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 (相同、不相同)。
(4)该大麦根大量吸收该矿质元素的部位与大量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部位 (相同、不相同),该部位称为 。
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蛋白质析出的种类和总量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析出的蛋白质 |
15~20甲蛋白质 23~30乙蛋白质 25~35丙蛋白质 38~40丁蛋白质 |
请据表回答:
⑴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 。
⑵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别是 。
⑶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硫酸铵的浓度 (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 。
⑷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
⑸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
请回答以下有关细胞物质组成和功能的问题:
(1)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
A.核苷酸和糖原 | B.胰岛素和核酸 |
C.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 |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
(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二糖是 。
(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 和 。
(4)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 减少有关。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混合型重组流感病毒,此病毒发生重组的是。
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属于病毒,它们的结构简单,由和组成,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生物的生物体细胞内,这种生活方式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