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包括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成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又体现了发展观的是()
①邯郸学步②一箭双雕③吐故纳新④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2009年,美俄卫星“太空之吻”,给太空安全敲响了警钟。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 )
A.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
B.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体现了()
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正确意识的决定性作用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联系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至2010年2月10日,丰田汽车公司已因刹车系统、油门踏板和踏垫问题在全球范围召回的汽车总量约为854万辆。继丰田公司之后,本田公司也在全球范围召回汽车。日本三大车企已经两家陷入“召回门”,不仅重创以质量著称的日本制造业,也令日本经济前景更加黯淡。这从哲学上表明()
A.联系是普遍的,认识到这一点,想问题、办事情就能成功 |
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具体的。 |
C.联系是客观的,人根本不能认识或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 |
D.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路桥说,却被大多数数学家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