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
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 B.客观实际是认识的对象 |
C.间接经验是不重要的 | 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
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说明
A.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的产物 | B.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 |
C.环境是人的活动的基础 | D.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人的改变 |
人的思想、意识活动和“有机物质绝不是不可调和的,而且看来和电、运动的能力、不可入性、广袤等等一样,是有机物质的一种特性”。这里所表述的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D.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是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下列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世界起由物质的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
B.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
C.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
D.世界是一团不断燃烧永不熄灭的火,上升为气,下沉为水和土 |
张载指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所谓气也者,非待其蒸郁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尔。”张载这里所表述的观点是
A.凡有皆象,凡象皆气的朴素唯物论 | B.一切可感知的现象都是气 |
C.太虚、气、万物都是同一实体的不同状态 | D.物质与运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