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罗马贵族组织制定法律 | B.它取消了贵族的特权 |
| C.它保护了部分平民的利益 | D.它涉及的领域很广泛 |
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
| B.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
| C.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
|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
| 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
| 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
| C.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
| D.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
《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脆弱性 | B.自足性 |
| C.顽强性 | D.封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