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景观,读图4回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B.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一般不大
C.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影响不大
D.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10.关于图4景观所属的文化圈说法正确的是
A.所在地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崇拜原始的图腾,信奉原始宗教
C.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
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11. 下列我国地域文化区与图4所属文化圈自然环境特征有类似的是
A. 新疆荒漠—绿洲文化 B.华北平原文化
C. 江南水乡文化 D.东北黑土文化
读 “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
| A.4~6月 | B.6~7月 |
| C.6~8月 | D.5~8月 |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 A.南旱北涝 | B.南北皆旱 |
| C.南涝北旱 | D.南北皆涝 |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1)和(2),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水土资源丰富 ②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③水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④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地1月平均温度是3 ℃,完成问题。
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 A.珠江三角洲 | B.太湖平原 | C.华北平原 | D.松嫩平原 |
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需求 | B.生产经验 | C.自然条件 | D.国家政策 |
该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
| A.年降水量、七月均温、一月均温 |
| B.年降水量、一月均温、七月均温 |
| C.七月均温、一月均温、年降水量 |
| D.七月均温、年降水量、一月均温 |
有关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其海拔约为1 800米 |
| B.七月均温约超过30 ℃ |
| C.气温年较差约为20 ℃ |
| D.一月均温低于0 ℃ |
将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称为年径流深度,以毫米计。它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年径流量的大小。据此并读表回答问题。
| 河名 |
流域面积 (平方千米) |
长度(千米) |
河口年平均流量(立方米/秒) |
年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 |
| 长江 |
1 808 500 |
6 397 |
33 980 |
9 623.71 |
| 珠江 |
453 690 |
2 214 |
11 070 |
3 360.00 |
| 黄河 |
752 443 |
5 464 |
1 820 |
574.50 |
| 淮河 |
187 000 |
1 000 |
1 110 |
621.00 |
四条河流中,年径流深度最大的是( )
| A.长江 | B.珠江 | C.黄河 | D.淮河 |
导致四条河流年径流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流域面积 | B.降水补给 | C.河流长度 | D.流域内地貌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