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是地处热带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该岛盛行较强的东南风,有流速较大的河流及森林。现欲对该岛进行开发,据此并结合图回答。
18.拟在该岛平原地区发展农业,如图所示,则该农业所属的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A.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游牧畜牧业
19.关于该岛屿的开发与发展设想合理的是
①在乙地建设小城镇,大力开发森林资源
②在丙地建设盐场比甲地更合适
③在丁处建设港口和城镇
④在戊处建设风能发电站,并营造海防林
⑤逐步建设环岛公路和铁路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大大稳定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据此回答27~28题。引黄济青最直接的环境效益是
A.使青岛市民用上了清洁的生活用水 |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称 |
C.减缓了青岛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
D.改变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雾岛效应 |
引黄济青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主要以藻类为食)鱼苗,目的最可能是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
C.为吸引鸟类而投放的饵料 |
D.发展生态旅游,供旅客垂钓 |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 |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
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
C.坡面径流流速小 |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 B.热量 | C.水分 | D.土壤 |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 B.海陆位置 |
C.纬度位置 | D.盛行风向 |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 | B.水路 | C.铁路 | D.管道 |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A.粉尘污染 | B.地面下沉 |
C.酸雨 | D.煤烟污染 |
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A.纺织 | B.食品 | C.飞机制造 | D.钢铁 |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图)。据此,回答16~18题。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
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
C.青藏地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