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和环境的退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下表代表寒潮、地震、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 ”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灾害 省级行政区 |
甲 |
乙 |
丙 |
丁 |
广东 |
●● |
|
●● |
|
四川 |
●●● |
|
● |
●●●● |
新疆 |
● |
●● |
●●●● |
● |
山西 |
●●●● |
●●● |
● |
|
55. 甲和丙代表的灾害分别是 和 。
56. 乙类灾害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其原因分别是
。
57. 丁所代表的灾害危害程度在四川特别严重的原因是 。这种灾害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形成的原因。
。
58.举例说明人类应对上述灾害采取的措施。
。
读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把PH值小于4.5的地区称为区。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等酸性气体所致。
(3)下述各国中,酸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把选定的国家名称填在横线上):
A.西班牙 | B.意大利 | C.冰岛 | D.瑞典 E.爱尔兰 F.德国 |
(4)我国是一个以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90%来自的燃烧,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型酸雨。
(5)酸雨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6)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和的排放。例如,我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发展洁净技术,清洁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导致生态失衡、生物种类减少。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甲 某地区人口密度 乙 某地区生态环境危急区分布
(1)图乙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
(2)图乙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济南市京沪高铁西客站工程于2009年4月招标,整体工程于2010年8月完成,西客站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为西起京福高速公路,东至腊山河东侧次干道,南起张庄路西延长线以南200米,北至北园大街西延长线以北200米,总面积约6.5平方千米。其功能定位是“山东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站规划图
(1)现在济南市的商业中心在泉城广场附近,其布局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客站核心区将成为“泉城新商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西客站核心区将成为“城市新中心”,导致济南市城市中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下图为“某地1950年和2010年的地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聚落分布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
(2)1950年A、F两地均已形成村镇,其中F地形成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两图可以看出,到2010年该地形成了A、B、C、D、E 5个城市,试分析A、 C成为城市的原因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地没有形成城市,其原因可能是这个地区的公路建设使________运输的重要性下降。
2011年4月26日,“中国水战略与水安全高层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结合“中国地下水枯竭与水源污染综合指数分布图(局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说出图示地区地下水枯竭与水源污染综合指数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就保障我国的水安全,请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