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费
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 B.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
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这表明戴高乐意识到
| A.必须消除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 B.必须启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
| C.必须确立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 D.必须抗衡美国,提高欧洲地位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了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果。”“种种有利力量”应包括①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②海外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扩大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④工厂的出现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
|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
一位英国人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败、败坏和毁灭不幸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这表明
| A.奴隶贸易比鸦片贸易人道 |
| B.奴隶贸易比鸦片贸易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 C.鸦片贸易加剧了清政府的腐败 |
| D.鸦片贸易严重摧残人的身心健康 |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
|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