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材料评价的“他”是
| A.乔 治•华 盛 顿 | B.亚伯拉罕•林肯 |
| C.富兰克林•罗斯福 | D.贝拉克•奥巴马 |
以下四幅图是中国古代四个时期的人口密度图(注:图中颜色深浅表示人口密度大小,颜色越深代表人口密度越大;颜色越浅代表人口密度越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
③④
|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①③ |
| C.③①④② | D.④③②① |
“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
| 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
| 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
| 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
| 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 |
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
| 8月底 |
9月中旬 |
12月底 |
|
| 人民公社(个) |
8730 |
16989 |
26578 |
| 参加公社的户数(万户) |
3778 |
8122 |
12325 |
| 参加公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 |
30.4 |
65.3 |
99.1 |
| 平均每个公社农户数(户) |
4328 |
4781 |
4637 |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 B.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C.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 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在日本提出看来比较合理的条件时,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②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③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④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
| A.①② | B.②④ |
| C.①③④ | D.③ |
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其目的是
| A.真正实现国共合作 | B.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
| C.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 D.实现普遍平等民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