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
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
C.“事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 |
“时间去哪儿了?能否找到它,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懂点事,听点话,让爸妈的笑容漫上脸颊?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一个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它都感到幸福的事情。”这启示我们()
①只有在时间静止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感知亲情的可贵
②承认时间处在绝对运动中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
③要正确把握好时间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④要善于在时间的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密封40年后,依然长势茂盛。对于这一神奇观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这一神奇现象说明()
①植物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②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的联系发生作用
③事物具有的联系构成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④特殊植物脱离自然环境的制约也能获得发展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中国文学史上的多次文体、文风的革新,悉举“复古”旗帜。如陈子昂、李白“复古”以推动唐诗发展,中唐迄北宋韩、柳、欧诸家发起和推动“古文运动”以促进散文变革。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直接同一的
②文学创作中的“复古”并不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简单回归
③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实现文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④通过“复古”以正本清源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对西方的影响举世公认。儒家、道家、禅宗等的思想理论,一直影响着从启蒙运动时代至今的西方思想界。文学艺术的影响力尤为显著。元杂剧在18世纪曾一度风靡欧洲,借用中国素材来创作戏剧在欧洲成为时尚。这说明()
A.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
B.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头脑,才能进一步培养文化自信 |
C.中国文化曾深刻影响西方文化,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
D.中国文化走过了从自信到自卑再到自信的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