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实现社会的和谐,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说明他懒惰无能。当时有人就曾这样说:“就是应该让
社会下层尝尝贫穷的滋味,否则他们永远不会变得勤快起来。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l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 (单位:元/人)
| |
最低收入户 |
低收入户 |
中等收入户 |
高收入户 |
最高收入户 |
| 1985年 |
456 |
551 |
724 |
963 |
1163 |
| 2008年 |
4533 |
6195 |
10345 |
17888 |
26982 |
| 2008年比1985年增长(倍) |
8.9 |
10.2 |
13.3 |
17.6 |
22.2 |
(1) 根据材料一,分析资本家认为社会的贫富问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各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社会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3)归纳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10分)
(4) 综合以上三段材料,谈谈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注重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②认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③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人为本
|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以下与漫画体现的哲理相似的是
| A.天下无真理,全靠俩嘴皮 |
| B.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 D.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民发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生产田园风光, 生产农事文化,生产农家情趣。“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观念一更新,农民们在原有土地上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内蒙草原,牧民为了防止小鸟吃掉草籽,用网把草地盖住,结果小鸟不能吃掉草籽,也不能吃到吃草的小虫,而虫把草都吃掉了,人们只能另谋捷径收获草籽。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们只有尊重和服从规律,才能正确利用和发展规律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经各方共同努力,D市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要继续营造蓝天碧水、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企业应该
①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境污染监督机制
②保护和改善环境,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③树立正确消费观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④转变自身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道路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