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
A.从东北部向墨西哥湾沿岸移动 | B.从乡村向城市移动 |
C.从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移动 | D.从南部向西部和北部移动 |
图1中的L线示意某月海平面等压线,M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M地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4.M、N、P、Q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莅)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读表完成1~2题。
表l 1999~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复种制度变化造成水稻产量变化(单位:万吨)
1.近年来我国南方主要水稻产区双季稻大面积改为单季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气候变化 B.稻米供过于求
C.劳动力流失 D.城市用地扩大
2.下列组合与表中甲、乙两省对应的是
A.福建、黑龙江 B.江苏、西藏
C.湖北、云南 D.浙江、江西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7~9题。
7.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8.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参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各种模拟演示。读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在模拟演示中,若黄赤交角为0°,甲地气候类型将不存在,那么甲地实际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6.研究表明,甲乙两地虽然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特征差异很大,造成差异的主要因子是()
A.洋流性质 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读经纬网图。回答3~4题。
3.纬线AB是DE长度的()
A.一半B.等长 C.1.5倍. D.2倍
4.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A.1次B.2次C.3次 D.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