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扬州极为繁盛,明有“扬一益二”之说,扬州的繁荣最直接得益于( )
A.当地的经济发达和经济特色 | B.政治的清明 |
C.处于交通枢纽的地位 | D.经济重心的南移 |
韩非指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法之内……”这里,他特别强调的是
A.法律的权威性 | B.君主制定法律 |
C.君臣均受法律制约 | D.法律受制于君权 |
湖北省云梦县秦古墓出土的《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毒鱼鳖……”这表明秦统治者
A.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压迫 | B.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
C.已有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 D.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法律 |
古人有名有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人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至于平辈之间,或晚辈对长辈,则以字称呼。如刘备与曹操会面,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A.备、操 | B.备、孟德 | C.玄德、操 | D.玄德、孟德 |
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 |
B.秦汉时期已用柔化技术处理铸铁 |
C.魏晋南北朝时期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 |
D.隋唐时期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妇女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密切相关。这一节日形成和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B.牛郎织女优美传说的无穷魅力 |
C.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 | 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