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精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的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 B.洋货倾销中国 |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人提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十万豪商,胜有百万劲卒”。这一思想主张当属于
A.洋务派 | B.早期维新派 |
C.资产阶级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价值的重建”指的是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
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 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