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对科举制发表以下看法:“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对此,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 |
| B.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建立 |
| C.唐宋至明清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 |
| D.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
吕思勉《中国大历史》:“宋朝的政治,防弊太甚。……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一个机关,谓之三司,逐渐形成了三司理财的局面。……当时的人说:财已匮而枢密还是添兵;民已困而三司还是敛财。”对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中书门下成为了最高行政机构 |
| B.加强专制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 |
| C.制度创新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 |
| D.过分集权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内外朝制度 | B.唐朝三省六部制 |
| C.元朝行省制 | D.明朝内阁制 |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职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割宰相的军权 | B.制约皇权 |
| C.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 D.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 B.西汉 |
| C.南北朝 | D.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