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所有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结合材料用回答:
(1)中国共产党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哲学依据?(5分)
(2)这一哲学依据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5分)
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2010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材料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7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50%,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56%。这是央行2011年以来第三次加息。
(1)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2)有人认为,央行连续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但有利于居民储蓄存款实际收益的增加。请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一说法。
某镇政府为了加快本镇经济发展,决定上一个3 000万元的大项目,却缺少资金,于是镇长找到当地农业银行行长,希望其给予贷款。农行行长面露难色,因为该政府前几年搞的几个工业项目均不成功,欠农业银行的几千万元贷款尚无力偿还。但镇长却对农行行长再次拍了胸脯并说:“反正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再说,即使最终损失了贷款,银行多印些票子不就得了……”
假如你是该农业银行的行长,你应该如何答复这位镇长?
某校高一(9)班召开了“聚焦中学生消费现象”的主题班会,在探讨对消费的认识时,甲、乙、丙同学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甲同学:某手机广告云“我自己的手机我喜欢就行了,管它是否时尚主流,管它有没有摄像头去玩偷拍,管它4096色还是6万5千色,它有个性,够反叛,我就要它!”
乙同学:“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
丙同学: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假如你是该班学生,根据班会的讨论,请你归纳,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见解分别受到哪种消费心理的影响?
你认为中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哪些原则?
(3)针对班级的日常消费状况,拟定一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某市五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
指标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7.7 |
36.7 |
35.8 |
35.5 |
34.9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7.2 |
45.5 |
44.7 |
44.2 |
43.5 |
注;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50℅—59℅之间是温饱,40℅—49℅之间认为是小康,20℅—39℅就认为是富裕,20℅以下为极度富裕。
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011年以来,猪肉价格继续呈上涨趋势,人们对此有很多感慨,以下是部分网友针对猪肉价格上涨发表的言论:
网友一:生猪货源不足,猪肉价格上扬。
网友二: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猪肉价格“水涨船高”。
网友三:此肉吃不起,另寻它肉去。
网友四:猪肉一劲涨,猪信扩栏忙。
运用价格有关知识,分析上述网友言论的合理性(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