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于2009年的10月11日在山东举行,CCTV-5体坛快讯也特别开设了“走齐鲁看全运”的专题,全景展现了“齐鲁大地”的风采。历史上“齐鲁大地”称呼渊源于

A.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B.西周的封邦建国制
C.秦朝实行的郡县制 D.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 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中国最早的民办及其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事实突出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不善经营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导致了生活方式变化 B.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
C.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 D.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护卫的“城”和商贸的“市”连称而来,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错误信息是

A.中国古代城市具备多种功能 B.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C.古代政治体系等级明显 D.历代政府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考古发现的反映春秋时期牛耕的文物
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