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最有可能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
B.反帝爱国运动吸引了青年学生 |
C.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
D.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 B.洋货倾销中国 |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
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正确表述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
D.巨额战争赔款使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③仍须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 | 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 B. | 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
C. | 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 D. | 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
图5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照片,路牌外文是"RUE 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指担任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 B. | 洋务运动时期 |
C. | 八国联军占领时期 | D. |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