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和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社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发展的滞后和基础地位的削弱 |
B.传统工业的拖累和主导作用的淡化 |
C.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
D.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成为一国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
李克强总理在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说,“多栽花,不栽刺” 。十年来,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引领着东亚地区合作,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这一成就得益于各国( )
①能够彼此尊重,加强交流与合作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坚持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利共赢④在对话合作中消除彼此间的差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3年,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 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项目曝光,使天天举着 “人权”、“自由”、“民主”大棒的山姆大叔在全世界陷入了信任危机。听其言、观其行,在这事件中,处处可见美国的霸道逻辑。由此可知( )
①发展科技维护信息安全是当今国家的战略核心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③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④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损害着全世界的利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近平主席用三句话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对此,正确的解读是 ( )
①中美两国存在共同利益②中美之间没有冲突只有共赢
③中美两国根本利益一致④中美之间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2014年2月,中俄两国国家元首举行双边会晤,就今年的大型人文合作项目和地区问题等进行讨论,对两国双边关系进行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为2014年的中俄战略合作关系开了好头。材料表明( )
A.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 B.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较量 |
C.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 D.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
2013年11月,我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以我国领海基线预警机和预警雷达所能覆盖的最远端为界限(含钓鱼岛空域) 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用于及时识别、监视、管制和处置进入该空域的航空器。这表明我国( )
①有效行使自卫权,维护国家安全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维护国家利益,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④随着综合国力提高,行使管辖权的领域扩大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