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蘅而斗诸侯。
在那个时候,有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衡策略,来使诸侯各国相斗。
D.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到刘邦那儿。

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很多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认真地办好学校,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诽谤(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在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B.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历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那些明智达理之士,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砺义理。前来投奔的四方之士,一定修建庙堂举行宴享,以示尊重。
C.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牛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
D.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而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前进就要向导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而无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回去吧。
B.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C.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越轨,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D.我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遍野,这就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我改变治国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