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
| A.细胞学说 | B.分离定律 | C.进化学说 | D.中心法则 |
甲图表示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乙图是甲图中某物质的分子结构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图表示的物质是甲图中的a |
| B.甲图中的X表示的元素是N,Y表示的元素是N和P |
| C.C由m个氨基酸构成,含n条肽链,其中有z个环状多肽,完全水解C共需水分子(m-n+z)个 |
| D.甲图中过程①②③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要获得转基因植物,可选用植物的体细胞作受体细胞,然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如果要获得转基因动物,可选用动物的体细胞作受体细胞,然后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 |
| B.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抗虫棉具有永久抗虫的能力。 |
| C.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留下的粘性末端是一定相同的;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留下的粘性末端一定是不相同的。 |
| D.诱导动物细胞融合除可以用离心、振荡、电激等物理方法,聚乙二醇处理等化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进行处理。 |
为达到相应的目的,必须通过分子检测的是()
| A.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的筛选 |
| B.产生抗人白细胞介素-8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 C.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 |
| D.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 |
下图为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示意图,a、b代表两个发育时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 B.②过程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
| C.a时期可分离得到胚胎干细胞 | D.①→④细胞分化程度逐渐增大 |
如图表示改造哺乳动物遗传特性的三种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动物1的受体细胞通常是受精卵 |
| B.动物2体内各体细胞的基因种类相同 |
| C.获得动物3的重组细胞具有全能性 |
| D.上述动物的获得均需运用胚胎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