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10年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的署名文章《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答卷”》,以下是文章摘选:
国家能力是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对危急情况的应对水平,往往更能直观地呈现“国家能力”的高下。
……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曾重创世界经济,同时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金融危机重塑了世界经济版图。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造就了中国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声音被世界认真倾听,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力量”举世瞩目。
这样的场景令人感慨万千。有学者提出,中国近代的衰落,并非完全源于经济与科技的落后,直到18世纪末中国的GDP仍占全球的1/3。老大帝国实力不衰,余威仍在,却终至山河破碎、备受凌辱,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能力”的持续下降。当政者对人民凝聚力的丧失、国家对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衰退,让偌大的中国一盘散沙,这才会在列强环伺中一触即溃。
材料二:山东航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张幸福2009年5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考察,在此期间写下了3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和考察有感,取名为《哈佛日记——学习与思考》,以下为日记片断:
5月30日,星期六,晴,57-66F,游览莱克星顿、康拉德镇。 
第一次听美国人看中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那时候我在烟台市芝罘区工作,接待美国纽约州一个专业协会组织的中小企业访问团。访问团团长告诉我,他是第一次到中国来,这次他们去过北京、上海、西安、烟台,感触很大。他过去了解的中国主要是从电影中了解的,大草原、大马、大辫子。从纽约出发前,他做好了从北京下飞机后骑马到烟台的准备,他专门带了骑马的衣服和鞋。想不到,烟台与北京直通飞机,而且城市也这么漂亮,这么现代。我问随团的一个团员,他关于中国知道多少,他说他知道中国有孙子兵法和古老的关于性保健方面的一些办法。我当时感到不可思议,如果说他知道孔子和中国功夫还好理解,偏偏他知道不是这些。
在哈佛的课堂上,我感到现在的美国人更关心中国的有三大问题:……三是中国崛起的问题,特别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同一个传统的大国的关系问题。讲课的老师反复讲的是这三个问题,在这三个问题上,美国人看到了中国的作用,看到了中国发生的变化。……第三个问题,美国人认为,从世界发展史上,一个新兴国家的崛起必然会同原来的传统大国发生矛盾,甚至有的美国人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与此有关。
……从美国人看中国的变化,我感受到了祖国发生的变化,感受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感受到了中国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问题:
(1)    以美国为例说明材料一中的“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观点。
(2)    导致材料二中美国纽约访问团团长对中国误解的原因有哪些?
(3)    材料二中作者为何会发出“如果说他知道孔子和中国功夫还好理解,偏偏他知道不是这些”的感叹?
(4)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40年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看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材料二 1945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
材料三 1979年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邓小平要荣毅仁在引进外资方面多多出谋划策。……不久,他拿出了“方案”,建议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以上均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05/11/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发展实业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怎样的救国主张?试评价这一主张?(5分)
(2)建国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体现出的创举是什么?试阐明中国共产党采取这种政策的理由。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批吸引外资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三】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上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4)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名字叫什么?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请回答:
(1)“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2)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采取在哪些措施?

巴士底狱是巴黎的著名监狱,曾经被视为专制统治的象征。据此回答问题:
(1)当时法国的著名思想家中,伏尔泰曾经两次被投进巴士底狱,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其中的原因。
(2)1789年,巴黎人民推翻了巴士底狱。假如卢梭再世,他将如何评价这种举动“你的根据是什么?
(3)为了避免发生在巴士底狱的悲剧重演,假如征求孟德斯鸠的意见,你认为这位启蒙思想家将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目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随着澳大利亚的殖民地化,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
材料2: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羊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目遍布东印度群岛……
材料3:马克思曾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其卑鄙的利益的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的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请回答:
(1)材料1说明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2)据材料2分析,当时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3)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
(4)材料3中的“社会革命”指的是什么?“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指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