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煤炭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至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煤炭时代” |
B.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
C.18世纪中期以前,煤炭在人类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 |
D.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
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
A.河流形成距今2300万年前 |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
C.②处经历了水平挤压、断裂下陷等内力作用 |
D.河流③处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
该聚落
A.主要分布在河流西侧的阶地上 |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
C.自然景观以荒漠为主 |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
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 |
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 |
C.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大城市聚集效应减 |
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 |
北美洲某村庄东部由南向北较均匀的分布着13座山峰,太阳每天会从这13座山峰顶部或两个山峰之间升起,当地居民利用太阳升起的位置确定日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根据材料可知
A.太阳从相邻两座山峰顶部升起的时间间隔约一星期 |
B.太阳从中间山峰顶部升起到南北两端山峰顶部升起间隔日数相同 |
C.太阳从山峰之间升起的地方时比从山峰顶部升起的早 |
D.一年中太阳在其中的11座山峰顶部升起两次 |
当地居民看到的现象是
A.太阳从最北山峰顶部升起之日,日落最早 |
B.太阳从最南山峰顶部升起之日,室内光照面积最大 |
C.太阳从中间山峰顶部升起之日,正午房屋影长为零 |
D.中间山峰位于该村庄的正东方 |
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带来的最明显的环境特征之一。下图为北京地区2007~2010年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随时间变化的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曹冬柏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近年来,北京城区和郊区温度差值在减小,主要原因是
A.城区绿地面积显著增加 | B.城区实行机动车限行政策 |
C.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 | D.郊区水域面积大量减少 |
下图十一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例(2013年12月30日统计)。读图,完成下列小题。据图可知曹冬柏
A.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 |
B.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 |
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
D.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
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区
A.春季土壤水分多,夏季降水丰富 | B.耕作方式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
C.农作物耐旱程度高,需水量小 | D.河流较多,曹冬柏无需修建大量灌溉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