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由该DNA转录出来的RNA,其胞嘧啶的比例是
A.10% | B.20% | C.40% | D.无法确定 |
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 |
B.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 |
C.③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 |
D.④指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们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
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M,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正确的
A.在此环境中的这种突变不利于种群的生存 |
B.MM型个体的存活率可能高于Mm型 |
C.M型基因频率的变化说明新物种已经形成 |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环境改变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 |
下图所示系谱的阴影部分表示患家族性疾病的个体,对系谱解读正确的是
A.Ⅰ-2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l/2 |
B.Ⅱ-2和Ⅱ-3具有直系血亲关系 |
C.Ⅲ-2与Ⅲ-3若结婚,则子代患病的概率l/2 |
D.Ⅲ-l与无血![]() |
自然界中,一种细菌某一基因及可能发生的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X药物可与该正常蛋白结合,从而阻止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正常基因 |
精氨酸 |
苯丙氨酸 |
亮氨酸 |
苏氨酸 |
脯氨酸 |
||||
突变基因1 |
精氨酸 |
苯丙氨酸 |
亮氨酸 |
![]() |
脯氨酸 |
||||
突变基因2 |
精氨酸 |
亮氨酸 |
亮氨酸 |
苏氨酸 |
脯氨酸 |
||||
突变基因3 |
精氨酸 |
苯丙氨酸 |
苏氨酸 |
酪氨酸 |
丙氨酸
|
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二倍体水稻可提高突变率,突变体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
C.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 |
D.三倍体水稻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三个染色体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