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显性,某桦尺蠖种群分开分别迁移到A、B两个区域,A地是工业发达的城镇,B地是闭塞的山区,若干年后抽样调查A、B两地的桦尺蠖种群,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区域 |
SS(%) |
Ss(%) |
ss(%) |
A |
80 |
18 |
2 |
B |
2 |
8 |
90 |
A、A地S基因的频率为89%,B地S基因的频率为6%
B、A、B两地的桦尺蠖因长期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两个物种
C、从上述结果可得结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D、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除自然选择外,还有迁移和遗传漂变
果农往往将李子、杏等果树的树形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的性状。“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是对该树形的最佳描述。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该树形丰产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了果树的抗病能力 | B.提高了果树对光的利用率 |
C.提高了果树的呼吸作用 | D.提高了果树对CO2的利用率 |
线粒体中不含的酶是
A.ATP合成酶 | B.核酸合成酶 |
C.丙酮酸氧化酶 | D.乳酸氧化酶 |
下图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O2的装置图;乙和丙是另外2个实验装置图。则验证绿色植物在有光照条件下释放出O2的对照实验装置图和验证在有光照条件下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O2的实验装置图依次是
A.乙、乙 | B.乙、丙 |
C.丙、丙 | D.丙、乙 |
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氧气、葡萄糖中的碳、葡萄糖中的氢、葡萄糖中的氧依次来自于
①二氧化碳;②气孔直接吸收;③水的分解;④叶绿素的分解
A.①②④③ | B.③①②④ | C.③①③① | D.①③①③ |
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O2需要光和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A.①②和①③ | B.②③和①② |
C.②④和①③ | D.②③和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