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显性,某桦尺蠖种群分开分别迁移到A、B两个区域,A地是工业发达的城镇,B地是闭塞的山区,若干年后抽样调查A、B两地的桦尺蠖种群,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区域 |
SS(%) |
Ss(%) |
ss(%) |
A |
80 |
18 |
2 |
B |
2 |
8 |
90 |
A、A地S基因的频率为89%,B地S基因的频率为6%
B、A、B两地的桦尺蠖因长期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两个物种
C、从上述结果可得结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D、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除自然选择外,还有迁移和遗传漂变
将同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长为5 cm的薯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依次在30 min和4h后测量每一根的长度,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条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
B.b条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逐渐复原 |
C.c条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
D.d条马铃薯细胞所处的KN O3溶液浓度增加 |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此为红细胞膜,其上D糖蛋白会导致免疫反应,说明这些糖蛋白具有抗原的特点 |
B.若此为脑细胞膜,决定其具有选择透过性的是B磷脂双分子层 |
C.若此为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a和d过程分别运输的物质是Na+、K+ |
D.若此为肝细胞膜,其中的E可看做〔H〕,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同时形成大量ATP |
下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的模式图。根据此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只出现了2处错误,体现在结构②和④上 |
B.被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的是结构⑤ |
C.在细胞分裂末期,结构⑦的活动会增强,目的是合成结构⑧ |
D.如果用一定手段破坏结构⑦,细胞可能会出现多个结构⑨ |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下列生物化学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A.葡萄糖的无氧分解 | B.色盲基因的转录 |
C.水的光解 | D.消化酶的合成 |
植物体内的哪种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没有直接联系
A.光合作用 B.主动运输 C.有氧呼吸 D无氧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