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30年代起,大家对国联不再抱有希望。在1936年至1940年期间,共有十二个国家宣布与国联断绝关系,国联已经名存实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A.国联纵容法西斯侵略 | B.这些国家与法西斯关系密切 |
C.美国退出了国联 | D.法西斯的欺骗宣传 |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
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 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
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 |
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 |
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
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
A.反对轮番而治 | B.提倡妇女参政 |
C.主张人民主权 | D.宣扬人文精神 |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
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拓展”。这是
A.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 | B.朱熹的在讲解“格物致知” |
C.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 | D.王守仁在阐发“致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