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A.《颜氏家庙碑》 | B.《玄秘塔碑》 | C.《兰亭序》 | D.《九成宫醴泉铭》 |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
“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 | 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
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 | D.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两位唐朝学者发表对“秦国统一天下,但享国十五年即亡”的看法。萧瑀认为“秦并六国后,罢诸侯置太守,故二世而亡”;柳宗元认为秦之亡是“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对萧、柳两人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的看法相同,都认为秦代因过于暴虐无道而导致速亡 |
B.两人的看法相同,都认为秦代因废除封建体制而导致速亡 |
C.两人的看法不同,萧否定秦行分封,柳则肯定秦实行分封 |
D.两人的看法不同,萧否定秦行郡县,而柳未否定秦行郡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