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回答下列问题。
Ⅰ.某科研组对密闭大棚内番茄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了研究。绘出了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图(甲)和M点对应情况下的大棚内一天中的CO2含量的变化图(乙)。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右表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和植株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umol/h。请回答:

外界CO2浓度(umol/h)
实际光合量(umol/h)
1.2
2.4
3.6
4.8
光照强度
1klx
0.1
0.1
0.1
0.1
2klx
0.27
0.44
0.61
0.78

(1)从以上研究可知,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番茄植株分别在图中N、B、F时,限制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中,共同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2)在图乙中DE段时,植株叶肉细胞中产生[H]和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段曲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给大棚中的番茄植株一定量的14CO2,则在适宜光照下,14C首先会出现在番茄植株叶片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___化合物中。
(4)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番茄植株的实际光合量都为0.1umol/h,这与图乙中__________点对应的光合作用情况类似。
(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CO2的转换率(单位时间内植物吸收的CO2与外界CO2浓度的比)为定值。光照强度为2klx实际光合量为0.27umol/h时,植物对CO2的转换率为___________。
Ⅱ.苯丙酮尿症(简称)患者的血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超标。为了检测新生儿的血液中苯丙酮酸是否超标,请你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原理:枯草杆菌在含有其生长抑制剂的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若用滤纸吸取患儿血液干燥成血斑,将带有血斑的滤纸覆盖于含有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的培养基上,因苯丙酮酸含量超标,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被分解,枯草杆菌可正常生长。
(2)材料用具:带有待测新生儿血液血斑的滤纸甲,带有健康新生儿血液血斑的滤纸乙、枯草杆菌菌种、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相同的培养基、接种环、培养箱等。
(3)实验步骤:
①分别向相同的细菌基本培养基A、B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在A、B培养基上接种枯草杆菌菌种;
③将滤纸甲覆盖于A培养基上,将滤纸乙覆盖于B培养基上;
④将A、B培养基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培养基上枯草杆菌的生长情况。
(4)实验分析:
①将滤纸乙覆盖于B培养基上的实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配制培养基时,从枯草杆菌的代谢类型上看,应注意添加_____________类碳源;若在配制细菌培养基时加入了伊红和美蓝,则该培养基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或__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正常的亲代果蝇交配后,形成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受精卵,其原因是___________。有一种“嵌合体”果蝇,其身体左侧无“性梳”(雄蝇前腿下端有黑色梳子状的结构,雌性的没有),右侧有“性梳”。研究发现“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_____________(原始生殖、体)细胞的_______分裂过程中。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为探究其原因,某生物兴趣小组选用该黑檀体果蝇与纯合灰体果蝇杂交获得F1,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结果预测:I若为基因突变,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II若为染色体变异,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请写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下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

科学家推测DNA可能有如图A所示的三种复制方式。1958年,Meslson和Stahl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追踪由15N标记的DNA亲本链的去向,实验过程是: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代I和子代Ⅱ)后离心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DNA精确复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复制过程中用到了________种RNA,DNA复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
(2)如果与对照相比,子代I离心后能分辨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说明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如果子代I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________。如果子代I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的DNA密度鉴定:①若子代Ⅱ离心后_____________,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②若子代Ⅱ离心后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的可能。
他们观测的实验数据如下:梯度离心DNA浮力密度(g/ml)表

世代
实验
对照
亲代
1.724
1.710
子Ⅰ代
1.717
1.710
子Ⅱ代
(1/2)1.717,(1/2)1.710
1.710
子Ⅲ代
(1/4)1.713,(3/4)1.710
1.710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结果与当初推测的DNA三种可能复制方式中的__________方式相吻合。

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
叶色
平均叶面积
(cm2
气孔密度
(个·mm-2
净光合速率
(μmol CO2·m-2·s-1

浅绿
13.6(100%)
826(100%)
4.33(100%)

绿
20.3(149%)
768(93%)
4.17(96%)

深绿
28.4(209%)
752(91%)
3.87(89%)

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照
(1)CO2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C5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2)在弱光下,柑橘通过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3)与弱光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 吸收量。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察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最后发生改变的是

据下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部位。
(2)图中的1、6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假如经过科学家的测定,A链上的一段(M)中的A:T:C:G为2:1:1:3,能不能说明该科学家的测定是错误的?
(4)如果以A链的M为模板,复制出的B链碱基比例应该是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