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3.3试题
(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每选错一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一9fn)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
B.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人 |
C.通过科技创新,我们能够研制出将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的热机 |
D.无论什么物质,只要它们的物质的量相同就含有相同的分子个数 |
E.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
F.液体表面层中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小
(II)如图所示装置为火灾报警器的部分原理图:试管中装入水银,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上升,使电路导通,蜂鸣器发出响声。在27℃时,下端封闭的空气柱长度L。为20cm,水银上表面与导线端点的距离L2z为l0cm,管内水银柱的长度h为8cm,大气压强Po=75cmHg,则
(1)当温度达到多少报警器会报警?
(2)如果再往玻璃管内注入H=8cm高的水银柱,该装置可在多少温度时报警?
如图甲是一个单摆振动的情形,O是它的平衡位置,B、C是摆球所能到达的最远位置.设摆球向右运动为正方向.图乙是这个单摆的振动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单摆振动的频率是多大?
(2)开始时刻摆球在何位置?
(3)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10 m/s2,这个摆的摆长是多少?
电压u=120sinωt V,频率为50 Hz的交变电流,把它加在激发电压和熄灭电压均为u0=60
V的霓虹灯的两端.
(1)求在一个小时内,霓虹灯发光时间有多长?
(2)试分析为什么人眼不能感到这种忽明忽暗的现象?(已知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约为s)
如图所示,间距为L的光滑水平金属导轨,水平地放置在竖直方向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端接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的导体棒放置在导轨上,其电阻为R0.在拉力F作用下从t=0的时刻开始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v=vmsinωt,不计导轨电阻.求:
(1)从t=0到t=时间内电阻R产生的热量.
(2)从t=0到t=时间内拉力F所做的功.
某发电厂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100 kW,发电机端电压U=250 V,向远处送电的输电线的总电阻R=8 Ω.要使传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不超过输送功率的5%,用户得到的电压又正好是220 V,那么:
(1)应该怎样安装变压器?画出输电线路的示意图.
(2)求出所用的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如图甲是一理想变压器的电路连接图,图乙是原线圈两端所加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电流表A2的示数为2 A,开关S断开,求:
(1)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和电压表的示数;
(2)将开关S闭合,定性分析电路中三只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