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中所描绘的“屏层鸟绘的牡丹一如你梳妆”、“色白花青的景已跃然于碗底”等图案让人赏心悦目,但古瓷中所用颜料成分一直是个谜,近年来才知道大多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2Ox,铜为+2价),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 |
| B.性质稳定,不易脱色 |
| C.易溶解于强酸和强碱溶液 |
| D.x等于6 |
从植物花朵中提取到一种色素,它实际上是一种有机弱酸,可用HR表示,HR在盐酸溶液中呈现红色,HR在NaOH溶液中呈现蓝色,将HR加入浓硝酸中呈现红色,微热后溶液的红色褪去,根据以上现象,可推测( )
| A.HR应为红色 | B.HR应为蓝色 |
| C.R-应为无色 | D.R- 应为红色 |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CO + NO2
CO2 + NO 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 C.降温后CO的浓度增大 | 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
在2A + B =" 3C" + 4D的反应中,下列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VA ="0.5mol" / (L.min) | B.VB ="0.3mol" / (L.min) |
| C.VA ="0.8mol" / (L.min) | D.VD =" 1mol" / (L.min) |
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 )
|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该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 |
|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
| C.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 |
| D.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 |
已知常温下,N2(气)和H2(气)生成2mol NH3(气)放出92.4 kJ热量。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在常温下:①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 mol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kJ。②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0.5 mol N2和1.5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Q1=2Q2=92.4 | B.Ql>2Q2 | C.Q1<2Q2 | D.Q1=2Q2≠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