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历史,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各民族之间和则两利,分则俱伤。这说明
①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③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性义务
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要求我国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APEC北京会议结束后,习近平主席在中南海会晤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谈到民主问题时,习近平指出,我们讲究的民主未必仅仅体现在“一人一票”直选上。我们在追求民意方面,不仅不比西方国家少,甚至还要更多。这是因为()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代表全体人民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
③国家性质决定选举方式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与“国家管理”主体单一不同,“国家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对社会的管理,包括了国家管理者、人民、社会组织在内的民主式、参与式、互动式管理。这一字之变
①从法理上确立了我国人民国家主人翁的社会地位
②彰显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发展
③意味着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
④有利于弱化政府管理职能以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信访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但在信访工作中,有些地方出现了随意动用警力对待信访群众的现象。这种做法()
①是国家实施专政职能的体现②否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不利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近来,一篇《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针对网络上广大网民一些关注度较高的案件进行围观施压的做法提出委婉的批评,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该文主旨强调()
①公民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正当程序之上
②公民应该正确行使自己的基本民主权利
③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制度的作用
④公民应当理性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
| A.用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国体 |
| B.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 |
| C.说明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 D.说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