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
|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 B.组织了人民公社 |
| C.实施了“一五”计划 | D.发动了“大跃进” |
1981年10月,承包了28亩棉田喜获丰收的山东高唐县农民王本跃夫妇赶着大车售新棉,当时他所处的情形有
| A.他联合部分农户组织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 B.他被定性为走资本主义道路 |
| C.他承包的土地被收回集体经营 | D.高唐县推广“包产到户” |
某历史书籍记载在1922年有一个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民族的独立 |
|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
|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
|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抑制洋货 |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纺织业、采矿业是当时最大的两大工业
②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仍然没有形成
③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④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A.2 | B.31 | C.73 | D.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