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0年1月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还对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请运用政治常识论述:我们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
要求:
(1) 围绕述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 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开展论述。
(3) 根据论述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 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A.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
B.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C.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
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2013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荆楚讲坛进军营·中华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现”公益讲座上引用罗素的名言来描述中华文明的五千年传承:“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背靠五千年的积淀,中华民族精神之树根深叶茂,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对“吃文化”的研究热潮。该片所探讨的问题并不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其特有的国人气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应体现民族性,彰显民族特色
③文化创新是赋予传统文化全新内容的过程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世界60%的动漫作品来自日本,日本动漫成为全球文化不是偶然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题材来自全世界、面向全世界创作。中国的四大名著都有日本动漫版,这启示我们()
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吸收外来文化不一定要保持民族特色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