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艺术评论家Haffler表示,西方人早在17世纪就明白“要寻找知识,就得远赴中国”。当那些来自遥远国度的人们在言语之中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喜爱,人们不由地发出这样的感叹:汉语,不仅仅 属于中国!这说明 (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民族文化的特点正逐步消失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所坚定的“理论自信”
①源于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实践的伟大成就
②在于做到了客观与主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③在于它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成为绝对真理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漫画《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的做法是
A.充分调动了个人积极性,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
B.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的处理了矛盾 |
C.忽视了部分间相互联接,破坏了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
D.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看到长远利益 |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1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上述改革的目的是
①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③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④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砷元素含有剧毒,会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然而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细菌能够利用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科学家对砷元素的认识表明
①人们对砷元素毒性的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砷元素与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③科学家的研究试验使砷元素与某些生命体建立起了有利联系
④砷元素的性质在不同的生命环境中发生了相反的转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