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授予了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学生集体。他们勇救落水儿童的壮举感动了人们,也激起了一番“值不值”的争论。这表明
| A.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体现在震惊世人的壮举上,是有价值的 |
|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符合自己实际的就是正确的 |
| C.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
| D.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世界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A.③④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如果想摆脱某些思绪,最好回忆一件久远的事情;想停止某些想法,最好的办法是想想其他事情,尤其是发生在许久之前,或者文化差异大、空间距离远的事。这进一步佐证了 ( )
| A.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回忆 |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
| C.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忘却 | D.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
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客观性 | B.能动性 | C.主观性 | D.抽象性 |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
|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
|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
|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
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热议,播出后不仅台词、故事备受推崇,食材、食单也受到关注。“舌尖上的中国”成为互联网热词,说明了()
| A.人们的立场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 B.当代中国人思想活跃、善于想象 |
| C.意识的内容只能来自于客观存在 | D.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