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13题: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 B.地处迎风坡 |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 D.多锋面、气旋活动 |
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
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问题。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
A.从东流向西 | B.从西南流向东北 |
C.从西流向东 | D.从东北流向西南 |
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
若X数值为500米,图中Y和A的数值可能是( )
A.600 550 | B.600 450 |
C.400 550 | D.400 450 |
该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为正确显示K地的地形起伏,沿图中MN、PQ线作地形剖面图,表示K点位置的正确组合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旅游通过爬山涉水,求真求质。沿AB、CD、MN、PQ四条登山路线中到达K点,最符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悠然意境的线路是 ()
A.MK或NKB.PK或QK C.AK或BK D.CK或DK
读甲、乙两幅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问题: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较乙图大 |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较甲图大 |
C.EF处的坡度和E′F′处相同 |
D.EF处的坡度比E′F′处小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点在N点的东北方 |
B.M点在N点的西北方 |
C.M点的海拔不可能是58米 |
D.N点的海拔可能是58米 |
该图是某地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问题。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南向北增大 |
B.由西向东增大 |
C.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
D.平原地区小,高原、山地大 |
由图中数据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大陆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 |
B.大陆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
C.大陆东岸河流结冰期小于内陆 |
D.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
与同纬度亚欧大陆比较,该地区气温年较差()
A.大陆西岸更大,大陆东岸更小 |
B.大陆东、西两岸均更大 |
C.大陆西岸更小,大陆东岸更大 |
D.大陆东、西两岸均更小 |
该图为世界某种自然带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①地区的某自然带分布最高纬度较③低(纬度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 B.纬度位置 | C.地形 | D.洋流 |
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约为16℃~21℃,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洋流 | D.地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