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宏观调控的基调也在不断调整:2006年7月“一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底“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8年7月“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2008年10月“保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008年11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10年的经济工作,经济增长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要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回升势头;加大经济结构调整
力度(经济结构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上述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10分)
虎年春节前,连续雨雪天气导致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春节过后,蔬菜逐渐价格回落。这一现象表明,商品的价格由
| A.天气状况决定 | B.节日需求决定 |
| C.文化习俗决定 | D.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
“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这是因为:
| A.纸币只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基本职能 |
| B.流通中的纸币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通货膨胀 |
| C.纸币发行量是受客观经济规律支配的 |
| D.纸币的面值是不固定的 |
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同时,财政收入6.8万亿,增长11.7%。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 B.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 |
| C.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政策实施的目的 | D.财政是税收的主要来源 |
目前,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下列关于维护劳动者权益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只有通过法律途径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②劳动者上岗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③发生劳动纠纷向法院起诉是维权途径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读下图,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该图表明了:
| A.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应该防止经济过热 |
| B.我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通货紧缩压力加大,扩内需、保增长的任务艰巨 |
| C.价格走低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 D.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加大,有利于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