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宏观调控的基调也在不断调整:2006年7月“一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底“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8年7月“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2008年10月“保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008年11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10年的经济工作,经济增长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要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回升势头;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经济结构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上述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10分)
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发生的原因相同之处()
A.都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所引起的 |
B.都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
C.都是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
D.都是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的需求量不相符 |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假如在2013年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4000亿件,平均每件价格水平为10 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____元,这会引起________。()
A.8000、0.5、通货膨胀 | B.4000、0.2、购买力降低 |
C.16000、2、纸币升值 | D.2000、3、购买力提高 |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当今社会,在我国,用人民币就可以购买到各种商品,这是因为人民币()
A.是一般等价物 | B.是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
C.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 D.是商品,能够同各种商品交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