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鱼鳔(半透膜)内注入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并称重,然后将其浸入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半个小时称一次重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其重量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在进行实验的1小时之内,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进入鱼鳔内
②在进行实验的1小时之内,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蔗糖分子进入鱼鳔内
③在进行实验的1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水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④在进行实验的1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蔗糖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每个双链DNA分子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
B.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苷酸 |
C.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 |
D.双链中DNA分子中的一段含4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40个鸟嘌呤 |
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 |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 |
D.丙细胞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
在一鼠的精巢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上所携带的全部基因本应全部相同,但实际上却有不相同的,其原因可能是
A.复制时发生了差错 |
B.联会时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
C.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
D.该鼠不是纯合子 |
下列各项中,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等 |
B.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 |
C.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 |
D.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 |
下列细胞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既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又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现象的是
A.心肌细胞 | B.成熟的红细胞 | C.根毛细胞 | D.精原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