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
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
|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 B.深化改革开放,将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 |
|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 D.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该政策能引起百姓就业、私人收入和消费支出的一轮又一轮的增加,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也必然会出现高通胀……。与“该政策”体现的思想不一致的是
| A.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
| B.奥巴马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
| C.里根政府控制货币发行量 |
| D.罗斯福新政 |
1921年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这里,列宁主要强调
| A.利用市场机制 | B.建立工农联盟 |
| C.生产资料公有 | D.按劳分配产品 |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
|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 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 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 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
|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 |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