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同学收集整理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数据:
| 年份 |
1966—1967 |
1967—1968 |
1972—1973![]() |
1974—1975 |
| 比上年增长 |
-9.6% |
-4.2% |
9.2% |
11.9% |
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1971年后国民经济开始回升
③周恩来、邓小平纠“左”有助于经济的恢复
④“文革”主要在政治领域,对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
|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一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下列文艺作品中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是
|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 B.米勒的《播种者》 |
| C.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 D.安格尔的《路易十三的誓愿》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最大买主。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上述材料表明
| A.美苏关系由对抗转向合作 | 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 |
| C.苏联由封闭走向对外开放 | 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能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 A.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 | B.防止总统以权谋私和叛国 |
| C.立法机构兼掌司法权 | D.限制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 |
邓小平曾说,80年代国际上可以说是非常动荡充满危机的年代,但“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权主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的和平,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不仅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上述讲话反映中国外交的任务是
| A.为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环境 | B.延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 C.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 D.联合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 |
以下是某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统计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元
| 年份 |
全国居民 |
农民 |
非农业居民 |
工、农消费水平对比(以农民为1) |
| 1953年 |
87 |
69 |
181 |
1:2.6 |
| 1954年 |
89 |
70 |
183 |
1:2.6 |
| 1955年 |
94 |
76 |
188 |
1:2.5 |
| 1956年 |
99 |
78 |
197 |
1:2.5 |
| 1957年 |
102 |
79 |
205 |
1:2.6 |
——国民收人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年)
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结论最正确
A.体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的差异 B.农民与市民的身份不平等
C.当时我国商品经济不繁荣 D.农民消费低,自然经济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