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甲、丁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_______。
⑵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夜里的海风 B.夜里的陆风 C.白天的海风 D.白天的陆风

⑶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则“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⑷若该图为某大洋的大洋环流示意图,图中④洋流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一个)若该图为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甲乙丙丁四地中有大渔场分布的是        。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暑假,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下列两个区域进行了综合考察。依据他们考察获得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甲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
(1)甲图中的宁夏平原因盛产枸杞、葡萄等农作物而以“彩色农业”闻名,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主要的气候条件。(3分)
(2)结合材料二,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少对黄河A段水文特征产生的主要影响。
(3)你认为宁夏平原大规模发展种植业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10分)下图是我国珠三角地区及其工业总产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区位优势。
(2)描述1980年以来该地区工业总产值变化特点。
(3)该地区1990年前后,主导产业分别是什么?分析1990年后进行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

(1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主要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2)简述乙图中A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粮食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
(3)甲图中C地区洪涝灾害多发,试分析其原因。

(10分)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并说明其得以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2)你认为黄河中游地区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3)与上、中游相比,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较小,试分析原因。

【环境保护】
材料一:2015年2月28日,前央视主持人柴静带着她的新作——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出现在网络上,并迅速成网络热点。
材料二:PM2.5(10)是指空气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别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材料三:2014年冬季到2015年春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有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的雾99.9%的情况是霾。下表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我国部分城市2012年平均PM10浓度(单位:微克/立方米)。

(1)根据材料描述我国东部地区PM10平均浓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其形成原因。
(2)《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中提到,我国走出“霾”伏还需要巨大的努力。请对治理此大气污染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加大宣传教育除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