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
| B.因国家军事实力而转移 |
|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
|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
以中介为主的牙行,发展到清代变得更加细化,这其中就有一种在沿海地区产生,在交易双方中起担保责任,保证商品交易顺利完成的牙行,一般称为“保税”,或者“保载行”,堪称清代的“保险公司”。这说明
| A.清代的商品经济异常发达 |
| B.清代的服务行业得到发展 |
| C.清代彻底废止了海禁政策 |
| D.清代的中外贸易更趋频繁 |
《清盐法志》称:“盐商夙号殷富,而两淮尤甲天下。当乾隆盛时,凡有大工大役,靡不输将巨款……加以水旱天灾,何岁藐有,几无己时,而商力亦告疲矣。”由此可见乾隆时期
| A.捐输活动对商业资本的摧残较大 |
| B.商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 C.商业活动的发展决定于天灾人祸 |
| D.国家繁盛反而拖累商业经济 |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意在
| A.拓展洋务领域,推进洋务运动 |
| B.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 |
| C.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 |
| D.希望李鸿章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 |
《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
|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
|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
|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