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汉初采用“约法三章”、“无为而治”而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期的大发展。“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有为”也不是恣意妄为,正确处理“无为”和“有为”的关系,关键在于:
A.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
B.培养创造性思维 |
C.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
D.自觉投身群众实践 |
据统计,山东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61.3%和61.5%降至2007年的32.9%和37.8%;家庭的“大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发展到中期的“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再到目前的“电脑、汽车、商品房”;城、乡医教娱住行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升至44.1%和48.6%。这说明( )
A.农村居民收入在下降 |
B.农村居民相对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在提高 |
C.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在下降 |
D.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在提高 |
“因为房子,我们害怕失业;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创业;因为房子,我们被迫啃老;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养育下一代。”80后青年的自嘲表明( )
A.我们的整体消费水平很低 | B.我们的整体物价指数很高 |
C.“被消费”成为主要的消费方式 | D.我国的消费结构很不合理 |
休闲过节在当下已成为时尚,以往那种过节大鱼大肉饱餐一顿的现象已很少见,节日消费中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低。这意味着( )
A.勤俭节约是当今时代的美德 | B.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 |
C.科学消费观已普遍树立 | D.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形成 |
做公务员的小王和在私企打工的小吴的工资水平相当,但小王的消费水平比小吴高出很多,而小吴则把大部分工资存起来,以备将来失业、养老。小王的消费水平比小吴高是因为( )
A.当前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 B.过去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
C.前者比后者更崇尚物质生活享受 | D.未来的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水平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升幅目标为3%。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降低,意味着( )
A.居民收入减少 | B.居民购买力普遍提高 |
C.居民购买力普遍降低 | D.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