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缺失、核心竞争力不强,信息化与工业化有待进一步结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出口都带来了较明显的冲击,企业融资困难,出口难度增加,成本上升,价格下降压缩利润空间,销售困难。
(1)针对材料一的问题,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企业应该怎样振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
材料二: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但由于与会各国的分歧,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 自主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中国和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今年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方面人士提出:“文化属软实力,而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文化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来说,是一个耗费资源少而效益高的绿绝经济。过去大量的用纸,是消耗大量的树木,现在无纸化办公,网络科技,就节省了大量的耗用。说它是低碳经济更恰如其分。在国际社会节能减排和环保成为全球共同意愿的今天,重视和开发文化产业这一金矿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应该看到的是,文化产业是一种大产业,文化的多元和文化的无孔不入相互渗透早就使文化连接成了一体,所以必须开放必须联合必须协调发展。
(3)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依据。
材料四: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造成强烈冲击,也对人们心理产生严重影响.在经济发展的特殊困难时期,文化对于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以“文”化人。文化能够成为抚慰精神的“心灵鸡汤”、提振信心的“威风锣鼓”、破浪前行的“灯塔火炬”;以“文”化事,文化能够为促进合作交流搭建“金桥”,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支撑”,为催生新产品新产业提供“土壤”。
(4)有人认为,矛盾双方的转化就是发展。请评析这一观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引入竞争机制。
运有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引入竞争机制,扩大非公有资本的市场准入。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税收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税,国家税务局决定,2007年4月开展以“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第16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
请你模拟一次校园税收宣传活动。
⑴写出宣传的主题或宣传口号。(4分)
⑵策划宣传的形式。(至少三项)(12分)
⑶列出宣传的主要内容。(至少三项)(6分)

2006年12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对于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意义十分重大。会议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会议提出的一系列关键之举,涉及安全、医疗、上学、就业等百姓关注的领域,透出许多新的变化。
结合材料,联系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政府目前应如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6分)

2007年我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有力,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规模增加、范围扩大、机制完善。建立了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保险制度。促进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动测土配方施肥。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4318亿元,同比增长22.8%。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12分)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而文化产业逆势而上,呈现着“繁花似锦”的繁荣景象。
  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感受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搜集了下列材料。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感受文化软实力
  2009年,一场场高质量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网络、3G等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竞相追逐的制高点。电影票房突破60亿元,增长近40%。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20%……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了力量。
  (1)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并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材料二探寻文化发展秘诀
  2009年,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一大批艺术院团、新闻出版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合并、上市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发展“升格”到国家战略高度;文化部制定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成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推手”。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保护合法的跨地区经营活动”,要求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等法律法规。面对文化市场消费者的变化,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更多地关注和适应市场与人们的需求,不仅考虑国内消费者需求,文化“走出去”也变得更为主动。
  (2)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总结出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至少三条),并简要说明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无形手和有形手”结合起来。
  材料三倡议推动文化发展
  2009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各界倍加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打击手机涉黄信息”、大力实施“少儿出版精品工程”……有关部门更是频出重拳,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同学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就如何“抵制网络不良之风,共建文明绿色空间”提出了如下合理建议:
  第一,必须把堵和疏的方法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打击网络低俗不手软,同时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第二,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使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
  第三,需要网络运营商和广大网民树立应有的网德。
  (3)请你说明上述建议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