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总统不顾丘吉尔首相的反对,坚持在《大西洋宪章》中写进这样一段话:“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大西洋宪章》签署后,美国认为大西洋宪章的原则适用于全世界,但英国认为宪章只适用于欧洲。这表明当时英、美两国
A.在援助苏联打击纳粹德国的问题上出现分歧 |
B.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上立场相同 |
C.在安排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问题上存在矛盾 |
D.在废除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问题上步调一致 |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对此,柏拉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说明
A.群体决策感情用事影响政治素质 |
B.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逐渐遭到破坏 |
C.集体决策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安全 |
D.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贵族的民主 |
“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辨认字迹确定是由14人刻写。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陶片放逐法”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
B.“陶片放逐法”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
C.“陶片放逐法”肯定被少数人控制 |
D.体现了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的弊端 |
李大钊曾在《史学要论》中写道:“历史总是记述以何种理由惹人注意的事,至于如何的事才惹人注意,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历史是存在过,且不为后人意图所左右的过去 |
B.历史叙述往往有它的特定意图 |
C.历史是某种外在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
D.人们能在自己选择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 B.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
C.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 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 |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突出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 B.官员任免制 |
C.权力按血缘世袭 | D.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