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人类红绿色盲病遗传的两种组合(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据表分析:
组合 |
亲代 |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比 |
||||
女性正常 |
女性正常(携带者) |
女性色盲 |
男性正常 |
男性色盲 |
||
一 |
?×? |
0 |
1 |
0 |
0 |
1 |
二 |
?×? |
0 |
1 |
1 |
1 |
1 |
(1)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红绿色盲对于正常色觉来讲是一种可遗传变异,它的根本来源是 。
(2)第一组合中,父亲的表现型是 ,母亲的基因型是 。
(3)请用遗传图解解释第二组合子代表现型和数量比:
(11分)I.图甲是某同学“探究在温度为30℃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图乙表示该植物某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变化。试回答:
⑴图甲装置中在灯与试管之间放了盛水玻璃柱,目的是吸收灯光的热量,排除的影响。
⑵图甲中,可通过改变改变光照强度。
⑶光照强度为d时,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暗反应所利用的物质是。
⑷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填<、=、>)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c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从周围吸收单位的二氧化碳。
⑸已知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则乙图中c对应的柱状体个高度将。
II.假定在30℃和适当的CO2浓度条件下,将某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表。
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CO2变化量(㎎/100㎝2叶·小时) |
-4 |
-2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2 |
上表中正值表示CO2的吸收量,负值表示CO2的释放量。
(1)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黑暗中14小时,则每100㎝2叶片共吸收的CO2量是mg。
(2)将该植物叶片处以35℃以上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
图一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图二在黑暗条件下测定。另有对照实验,在30℃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以每一温度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达。研究结果如上图所示。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该植物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左右。你应用的实验依据是。
科技人员发现了某种兔的两个野生种群,一个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长,另一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短。为确定控制后肢长、短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显隐性关系及基因所在位置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性染色体的工、Ⅱ、Ⅱ。片段(如下图),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注:I区段为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此区段中有等位基因;Ⅱ.为Y染色体上特有区段,Ⅱ为X染色体上特有区段)
(1)在兔的种群中Ⅱ。片段是否有等位基因(填是或否),兔在繁殖过程中性染色体上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片段是。
(2)首先同学们认为可以确定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不位于Ⅱ,理由是。
(3)同学们分别从两种群中选多对亲本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甲组:后肢长×
后肢短→F1后肢短;乙组:
后肢长×
后肢短一F1后肢短。从两组实验中可得到以下结论:后肢长度的显隐性关系为。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基因不位于,理由。
(4)为进一步确定基因位置,同学们准备分别用乙组的F1与亲代个体进行两组回交实验:①F1雌×亲代雄、②F1雄×亲代雌,以确定基因位于工区段还是位于。
分析:假设基因位于I片段(用B,b表示),则乙组亲本:基因型,
基因型。在两组回交实验中,能确定基因位置的是(填①或②)。请用遗传图解分析说明回交实验能确定基因位置的原因。
(16分)I.如图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
(1)体液调节主要是指____等化学物质通过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图中所示①②③活动中,①②的信息传递与③相比(填“缓慢”或“迅速”或“无法比较”)。当人进入寒冷环境,体温调节涉及的①②③活动有。
(2)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的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h,B处给予恒定刺激,c处为电流表信号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h条件下c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上表所示,从中可以看出Ach(的浓度)不影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分析原因是。实验中为什么要除去突触小泡?____。
Ⅱ.在30℃条件下,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某化合物注射到兔子体内,检测发现,兔子甲状腺中放射性含量逐渐增强,到第三天达到最强,从第4天开始兔子甲状腺中放射性含量逐渐下降。
(1)如果将含有放射性碘的化合物注射到兔子肌肉组织中,则该化合物在兔子体内被送到甲状腺细胞内的过程中,参与的内环境成分有;检测发现只有甲状腺才有富集放射性碘的功能,产生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2)如果从第四天开始,将该兔放在5℃环境中培养,检测其甲状腺放射性强度下降的速度,若与30℃条件下培养相比,发生的变化是,为什么?。
(18分)下图一表示某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光合作用的简要过程,图二表示该植物(曲线A)与另一种植物(曲线B)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与环境中C02浓度变化的相应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____。通常采用的方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后滤纸条最上端与最下端两条色素带的颜色依次为__。将该檀物置于较弱光照下一段时间后取其叶片进行色素分离,与适宜光照下分离的色素带进行比较,发现弱光下滤纸条下端两条色素带明显加宽,推测该植物可通过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2)分析图一,在适宜光照条件下,突然停止二氧化碳供应,短时间内二磷酸核酮糖的浓度,磷酸甘油醛的浓度____。在C02存在条件下,将植物从暗处移到明处后,磷酸甘油醛浓度。(选填“上升”“基本不变”或“下降”)
(3)据图二分析:当外界C02浓度为0时,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否为0? (填是或否),你的理由是____。在C02浓度为400μL·L-1时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当CO2浓度降至200μL·L-1时,生长速度较快的植物是(填A或B),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因为该植物对低浓度CO2固定能力强,结合图一分析,该植物具有此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____。
Ⅰ、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了所需的植株丙(aabb)。
(1)a基因是通过将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要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下图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注:I 、II、 III 为引物
(2)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
①丙获得了C、R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___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_____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