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均为1.0m的六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以1.0m/s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a,使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t=1.0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质点a第二次到达最高点,并由最高点向其平衡位置运动的时间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质点b、f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
B.质点c、e的速度逐渐增大 |
C.质点d、f向下运动 |
D.质点b、f向上运动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
B.太阳能真空玻璃管采用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这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
C.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这一技术应用了多普勒效应 |
D.托马斯•杨通过光的单缝衍射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
如图所示,倾斜固定直杆与水平方向成60°角,直杆上套有一个圆环,圆环通过一根细线与一只小球相连接.当圆环沿直杆下滑时,小球与圆环保持相对静止,细线伸直,且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圆环不一定加速下滑 |
B.圆环可能匀速下滑 |
C.圆环与杆之间一定没有摩擦 |
D.圆环与杆之间一定存在摩擦 |
如图所示,物体A和B用轻绳相连,挂在轻弹簧下静止不动,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当连接A、B的绳突然断开后,物体A将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则A振动的振幅为()
A.B.
C.
D.
2013年10月11日,温州乐清市一家公司的专家楼B幢发生惊险一幕,一个小男孩从楼上窗台突然坠落.但幸运的是,楼下老伯高高举起双手接住了孩子,孩子安然无恙。假设从楼上窗台到老伯接触男孩的位置高度差为h=20 m,老伯接男孩的整个过程时间约为0.2 s,则(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 ()
A.男孩接触老伯手臂时的速度大小为 25 m/s |
B.男孩自由下落时间约为 4 s |
C.老伯接男孩的整个过程,男孩处于失重状态 |
D.老伯手臂受到的平均作用力是男孩体重的11倍 |
轻杆的一端安装有一个小滑轮P,用手握住杆的另一端支持着悬挂重物的绳子,如图所示.现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使杆向下转动一个角度到虚线位置,则下列关于杆对滑轮P的作用力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变大 | B.不变 | C.变小 | D.无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