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存在“土司恐土民向学有知,不便于彼之苛政,不许读书”,“向来土官不容夷人应考,恐其入学,与之抗衡”的情况。后来,清政府派遣官员管理地方,下令废除“禁部中夷人不许读书”的旧规,提倡在各改流地区广设学校,凡有条件办学的地方,均设立学校和教职,还规定取士名额。”导致西南地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 | B.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 |
| C.平定了“三藩之乱” | D.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 |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
|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事,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提出上述建议的是()
| A.魏源 | B.康有为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 A.主张“中体西用” |
|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
|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
|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