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改革在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现代史上不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际都有过深入的改革,这都深刻的影响着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做下列试题。
材料一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网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1)请你阅读材料后回答:材料中四个人的谈话各反映了什么具体历史史实?材料中体现的两种经济政策最根本的差异是什么?
材料二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2)阅读材料回答: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到1930年牲畜大幅度减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政策对苏联的经济有何影响?赫鲁晓夫针对农村问题作了怎样的改革?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引起人们对美国总统大选的兴趣。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美国大选资料时,查到一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I pledge you, 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有位总统在就职时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或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3)材料中提到的总统是谁?他向美国人民许诺的“a new deal”的特点和实质各是什么?该总统的改革对后世经济、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措施各是什么?
材料四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 ,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世纪9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说:“美国是靠变革而繁荣的……但是我们这个国家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12年来,利益逐层渗透的经济理论在堆积如山的联邦债务上造成一种虚假繁荣。全国放任自流的结果使如此众多的美国家庭,甚至连双亲工作的家庭都不再为他们的孩子做提高生活的美国梦了。
(4)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凭借其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背景是什么?里根总统根据他的理论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来振兴美国经济?20世纪9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的经济政策号称“第三条道路”,其政策特点是什么?
(5)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改革运动可以归纳为“三次高潮,四种模式”。回忆所学知识,回答
①6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改革,主要特点是围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而展开,仍没有涉及的弊端,这次高潮由于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遭到严重挫折。70年代末改革代表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全突破了苏联模式。
②简述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四种模式。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经济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选在江东门这样一个不靠山,不傍水的地方……(当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囚禁了一万多名中国的被俘士兵和平民百姓。12月16日晚,日 军把他们驱赶到方圆一华里范围内的小山坡用机枪扫射。……1985年挖开这个万人坑时,发现层层叠叠的尸骨共有5层,可见当时掩埋的被害者数多。
材料二 201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说到抗日战争,我相信每位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然而,并非所有的日本人都是如此。一个群体绝非存在思想一致的情况,因而对同一件事情就存着多样的看法。有的人对侵华战争充满了真诚的忏悔,他们痛恨战争, 需要作深刻的反思。有的人对之充满矛盾,更有甚者,尤其是日本的右翼势力对在战争期间所犯的疯狂屠杀和大肆掠夺的罪行,采取回避、淡化、歪曲、篡改、抹杀 等多种手段加以掩盖。后者的行为应当受到严厉批评。
——王志同《日本人眼中的抗日战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建在江东门的理由,说明江东门对于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日本人所述言论的含义。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时期的教科书写道:“工业革命的结果……生产既过剩,势必须向外推销……资本一过剩,势必有不能不从事海外投资的竞争。海外市场竞争和海外投资竞争,便造成了现代以经济侵略为中心的帝国主义。”“1871年以来,共和党又常夺得政权,努力向外拓展版图……从此美国便继英、法,而成一帝国主义者了。”
1958年的教科书写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转变到垄断,那就是进入了帝国主义的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因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1965年的教科书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被打败了,美国接替德、日、意成为反动和侵略的中心。
材料二到1996年,教科书中虽仍然沿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个提法,但不再提帝国主义的垂死性、腐朽性等特征,而强调“垄断”的特征。
2004、2005年出版的教科书,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描述现今美国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国时期与新中国教材对美国认识的差别。
(2)依据材料一和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并进行论证(所指出的差异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思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太学以五经为教材,进行经学教育。国家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较为严格的审
定。太学只允许传授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则被拒之门外。汉代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两派。今文经学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经书,以董仲舒为首的一批儒家学者利用“阴阳
五行”学 说将儒学神学化,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命题。
-----《两汉太学的初兴》(中国教育史论----太学)
材料二 恭亲王奕于1860年奏议兴办京师同文馆,选八旗子弟,学习外文,并让广州、江苏督抚各选一人来京任教。但因“无人可派”,同文馆“日久未能举办”。帝国主义则乘隙而入,英国立即选派教士包尔誊为英文教习。
-------《历史教学》1981年02期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太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说明京师同文馆创办之初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师同文馆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欧洲旧思想
乙中国旧思想
丙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
(2)你认为梁启超做出上述比较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隋文帝改革地方行政制度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完全废除了汉代以来州郡长官可以自行辟署置僚佐的制度。州郡牧守自辟僚佐,是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属吏和举主之间,由于形成了牢固的封建依附关系,往往唯主之命是从,而置封建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自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世家大族垄断了品第人物;荐举官吏的权力,州郡僚佐的辟署,实际上又为世家大族所左右。这种情况,不利于中央集权。北魏末年和北齐时期,州郡僚佐大多由吏部铨授,但州郡长官自署僚佐的制度并未废除。隋文帝把州郡僚佐的任命权,完全收归吏部,全国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任命,吏部考核。同时规定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任期三年,不得连任。这样就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中国国学网《隋代地方官制》
(1) 根据材料分析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的原因。
(2) 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改革地方行政的措施及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