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真理标准大讨论,如同惊蛰春雷,炸开愚昧迷信的冰冻层,使中国的思想开始回归理性,使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掀开了社会主义中国历史发展新篇章。这体现了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人们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尽管车票紧张,尽管工作繁忙,也无法阻挡回家的路。回家,让我们即刻就出发。”这段描写急切回家过年游子心情的文字表明()
①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无形的、非强制的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消极被动的、毫无目的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胡锦涛同志在“7·23讲话”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其中“民族特色”主张用一种更加包容的姿态,把社会主义和人类文明的普遍性以及中国特色的东西包含进来。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就要求我们要()
A.尊重文化多样性 |
B.通过文化交流消除民族差异 |
C.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
D.大胆吸收各国文化 |
“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于3月21日和3月25日分别在北京、上海两地举行开幕式。中土文化交流()
①有利于全盘吸收各国文化成果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趋同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文化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励广大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和100部优秀影视剧。这是因为优秀文化能( )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决定人的实践活动
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北宋熙宁九年(1076)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词中描绘的情境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②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② | D.②④ |